人民日報甘肅分社長林治波任蘭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一事,繼在網(wǎng)上被多人“圍攻”后,7月19日,林治波與中國青年報社編委曹林在微博上“互掐”。曹林稱林治波是“不學無術劣跡斑斑的混混”,林治波則“回敬”曹林:“看來,團中央是教育不好你了,中青報干脆就不想教育你,好吧,就讓國家的法律來教育你這個沒有教養(yǎng)的!”
兩個媒體人的“互掐”,成功奪取了公眾的眼球,這實在是大學院長遴選制度一種悲哀。因為這一場“互掐”,更應該發(fā)生在學院師生與學校的遴選委員會之間,或者發(fā)生在學校的遴選委員會與行使任命權的學校負責人之間。
學院為實體、學院擁有強大權力,是國外高校的共性,也是我國高校正在發(fā)展的方向。能否最大程度發(fā)揮這種管理體制的效能,院長是誰就成了最為關鍵的因素,而院長是誰又由院長任用方式?jīng)Q定。在國外,一般是由負責學術事務的副校長向校長推薦成立遴選委員會,遴選委員會向該副校長推薦一定名額的候選人,副校長再向校長匯報并推薦其中一位給校長。如果校長不滿意,或者出現(xiàn)所在學院師生提出異議,校長一般不會任命,并且會啟動另選或重選程序。社會、新聞媒體一般只會對遴選委員會的工作,或?qū)蜻x人材料真假進行監(jiān)督,即使有爭議,也是遴選委員會來向公眾或媒體進行解釋和澄清,鮮有候選人直接上陣與媒體、公眾“互掐”的。
那么請問,蘭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的遴選程序是怎樣的?任命林治波的詳細材料又公開在哪里?其實我們應該注意到新聞中的一個關鍵詞,林治波不是遴選出來的,而是“調(diào)任”的,而且是“跨界”調(diào)任———一個有著行政級別的媒體人跨界調(diào)任到一個以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研究為根本的大學學院當院長,這就是爭議的根源。
遺憾的是,“互掐”的關注度很高,但蘭州大學新聞學院的師生對此卻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盡管學院發(fā)展的好壞,事關學院每一個師生的利益,但他們在誰來做院長一事上,沒有話語權。不只是蘭州大學,恐怕很多大學都應該反思一下院長的遴選制度,反思一下如何推進大學治理的現(xiàn)代化了。(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