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
人民日報評論員
多少年來,在人們心目中,改革,就是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陳規(guī),就是放開手腳打破條條框框。正因如此,“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jù)”“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當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為改革劃定“法治邊界”時,給世界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決策中,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被視為“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成為上下貫通的“姊妹篇”,推動我們的事業(yè)滾滾向前。
循此回望,一條治國理政的主線,清晰可見。2012年12月,履新不到一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2013年3月,剛剛當選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國人民鄭重宣誓,“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兩個場景,一種態(tài)度:尊重法律、厲行法治,是必須把握好的施政之要;30多年的法治實踐,經(jīng)過兩年多的法治探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集理論和實踐之大成,繪就全面依法治國新藍圖,為法治中國建設標定新的里程碑。
全面依法治國,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數(shù)千年人治傳統(tǒng)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彰顯法治權威;強調“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發(fā)揮法治力量;告誡“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法治實踐;要求“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的內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助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走向新境界。
將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重大戰(zhàn)略布局的一環(huán),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進入“快車道”。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回答法治統(tǒng)一性的問題;“五大法治體系”“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協(xié)調性的問題;“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參與主體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統(tǒng)性的問題。特別是回答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系這一根本問題,既明確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地位,也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對法治認識的不斷深化,正是執(zhí)政黨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當前中國發(fā)展的棋局中,才能體會這一戰(zhàn)略部署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yè)逐漸完善;從經(jīng)濟改革大刀闊斧,到黨的建設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國比喻成一本大書,那么法治就是大綱,綱立文順、綱舉目張。治理體系中,法治體系成為關鍵一環(huán);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國成為重要內容,法治的引領和規(guī)范,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更大的坐標系中審視,一個鮮明的感受是,無論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歷程中,還是在中國現(xiàn)代化百年征途上,或是世界社會主義幾百年演進中,全面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舉措,都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探索。將依法治國提升到“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fā)展謀”的高度,將目標設定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部署,立足點是堅持中國道路、完善中國制度。作為治國重器,全面依法治國書寫的是法治史的新篇章,開啟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