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把“防汛”僅僅理解成“救汛”,忘記了要“晴天修屋頂”
暴雨將至,最緊張的,除了忘帶傘的路人,可能就數(shù)防汛部門和當?shù)卣恕?/p>
前兩天,很多北京市民都收到市政府發(fā)的這條短信:8日夜間到10日,本市連續(xù)有強降雨……這讓很多人想起去年“7·21”特大暴雨,因而采取了各種防范措施。小小細節(jié)說明,在面對暴雨洪災時,政府和公眾都已表現(xiàn)得更成熟了。
比如,“說好的暴雨”暫時失約,市民們戲謔“下的不大,嚇得不輕”,卻也并沒怪罪天氣預報“捕風捉影”,說到底,短期天氣預報有難度,提高警惕也是為了大家安全。再如,北京的防汛工作,以“有雨無雨按有雨準備,大雨小雨按大雨準備”的原則開展,各個部門都行動有序。政府和市民的“雙重成長”,讓城市在暴雨中走得更從容——雖然也難免有堵車。
這些年,不斷發(fā)生的內(nèi)澇,讓城市成為防汛工作的重要戰(zhàn)場。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曾對351個城市做過專項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62%的城市發(fā)生過內(nèi)澇,超過3次以上的有137個,其中57個城市的最大積水時間超過12小時。這樣的情況,讓各種措施不斷出臺,促成城市防汛工作的進步。
但還是有一些地方,把“防汛”僅僅理解成“救汛”,忘記了“晴天修屋頂”。暴雨來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是底線。不過,如果能再多運用些手段通知具體危險路段、如果能多培育社區(qū)的組織轉(zhuǎn)移自救能力、如果能在考駕照時就普及防汛防震常識,許多悲劇可能就不會發(fā)生,也可以減少救援的負擔。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真正結(jié)合,科學嚴謹?shù)刈龊妙A警和救援的細節(jié),才能更好滿足百姓的需要。
城市水患是古今中外的難題。每次大雨,都把城市的舊賬沖上路面,就算是盡全力解決,幾十年的舊賬要幾年內(nèi)還清也并不容易。每年一季的搶險,只是還上了舊賬的利息。要真正連本帶利清欠,還需要在平日工作中慢慢補上缺口。
城市排水設施建設的最好時機并不在雨季,防汛工作的治本時機也并不在汛期。但每次汛期前后,人們總能看到“投資幾百億元”的豪言壯語,聽到“幾年內(nèi)改善排水設施”的喜人承諾,甚至是城市管理者“不解決問題提烏紗來見”的軍令狀。在抗汛救災“圓滿成功”之后,承諾卻被再次鎖入柜中、束之高閣。
實際上,面對那些見了井蓋就躲著走,擔憂“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居民期待,與其一下雨就嚴令工作人員守住危險,不如平時就做好防范施工,甚或在規(guī)劃時就做好安排;面對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城市、無奈地邀請別人來“看海”的公眾訴求,與其不斷做出“重大承諾”,不如做一份能管上幾任的長期排水規(guī)劃,不斷公開排水工程進度。
雨還要下,據(jù)說許多城市的市長這幾天都沒睡好覺。暴雨之夜,市長們應該想想,前人留下的賬,不僅是賬,其實也是機會。服務型政府,整好城市的“里子”是比建好“面子”更重要的政績。優(yōu)秀的為政者,關(guān)鍵時刻的非凡作為應該只占10%,日拱一卒的努力才是90%。(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