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20日,沈從文苦追張兆和獲得愛情后結(jié)出了第一個勝利果實——兒子出生了!這一年,沈從文32歲,距離他21歲離開湘西已經(jīng)過去了11年。因為胡適在沈從文張兆和的婚姻中發(fā)揮了大作用,所以,得孩子兩天后,沈從文寫信告訴了胡適:
兆和已于廿日上午四時零五分得了一個男孩子,住婦嬰醫(yī)院中,母子均平安無恙,足釋系念……家中一個老傭人,兆和小時即為她照料長大,現(xiàn)在聽說兆和又得生小孩子,因此特從合肥趕來,預(yù)備又來照料“小姐”的“少爺”。見小孩子落了地,一切平安,特別高興,悄悄要大司務(wù)買了朱紅,且說“得送紅蛋!”為了讓這個老保姆快樂一些,所以當真就買了些蛋送人。
沈從文給這個新降生的兒子取名“龍朱”,這是他一篇小說的標題,也是這篇小說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在小說中,沈從文這樣描寫道:
白耳族苗人中出美男子,仿佛是那地方的父母全都參預(yù)過雕塑阿波羅神的工作,因此把美的模型留給兒子了。族長兒子龍朱年十七歲,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這個人,美麗強壯像獅子,溫和謙遜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權(quán)威,是力,是光,種種比譬全是為了他的美。
其他的德行則與美一樣,得天比平常人都多。
創(chuàng)作《龍朱》是1929年,距離兒子出生還有五年時間,因此沈從文不一定想到這個名字是將來兒子的名字,但字里行間,沈從文對自己塑造的形象充滿了愛意。那一年,他二十七歲,雖然早已經(jīng)可以做父親了,但是,他才剛剛準備認識他未來的妻子張兆和。
2011年夏天,77歲的沈龍朱坐在北京城南自己的家中接受我采訪時,距離沈從文寫信向胡適報喜,歲月也流逝了77個年頭。這時候,沈從文和他的妻子已經(jīng)回到湘西鳳凰的泥土中,成了泥土中永遠的一分子,依托那里靈性的山,滋養(yǎng)著那里靈性的水。
兒子沈龍朱出生的1934年,對沈從文整個人生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沈龍朱說:“1933年爸爸媽媽結(jié)婚,1934年初爸爸一個人回湘西了。他回去,是因為奶奶病了,他回去看望奶奶。奶奶在爸爸離開后沒幾天就去世了。爸爸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路上,在鳳凰家里只待了幾天,然后馬上又回來了;貋硪院螅蟾挪庞形疫@個結(jié)果。”
沈龍朱是1934年11月出生的,在1934年當沈從文自鳳凰回到新婚妻子身邊以后,《湘行散記》就醞釀出來了,《邊城》慢慢地也出來了。沈龍朱說:“上世紀二十年代爸爸有些亂七八糟的怪怪的東西,實際上是探索。對他來說是撞吧,撞這個墻,再撞那個墻,就等于一個實踐的過程。同時,他也要解決吃飯問題。解決吃飯問題,是首要的問題,要解決肚子問題。”
在為數(shù)不多的與沈從文家人接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沈家人、張家人,都平和而可親,克己而謙讓。
沈虎雛說,父親把自己的意見留在了書信中,而書信中被批評的那些人,沒有機會反駁,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不公平的。
在接受我采訪的那段日子,沈龍朱騎車在街上被人撞了,流了血。他的第一反應(yīng)是“撞我的人有事沒事?”等他知道對方無大礙,他對人家說:“那我不管你了,我自個去醫(yī)院包扎一下。”車已經(jīng)被撞壞了,他只得拖著壞了的電動自行車走了。
我從沈家人、張家人身上,看自己的不足,看時下社會令人痛心之處。他們家族傳承的“溫和的美”、“自醒的美”、“貧寒中高貴的美”,怎么就成了越來越稀缺的東西?
我一直做著沈從文精神的鼓吹者,以致我的朋友多知道我的這個癖好。記得北師大學(xué)教育的舍友鄭國慶說:“你不到我們宿舍,誰知道沈從文是干什么的!”中文系的同學(xué)都知道,但他們并不喜歡沈從文。20多年前有些寫詩的同學(xué)不喜歡沈從文,說沈從文過分美化農(nóng)村,過分地強調(diào)境界。由此推及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應(yīng)該打倒,要全盤吸收西方的東西。民族的東西你是拋棄不了的,不學(xué)舊有的,所以要向西方學(xué)習。沈從文的水平很低,局限于一種對家鄉(xiāng)的本能的眷戀和由此而來的對故鄉(xiāng)的美化,僅僅有道德的一層,遠不如知青作家認識中國農(nóng)村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