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官方將房地產稅法列入立法規(guī)劃一事所引發(fā)的關注仍在升溫。
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將房地產稅法列入最新調整后的立法規(guī)劃,意味著這一備受關注的稅法正式提上國家立法日程。根據規(guī)劃,該法草案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牽頭起草,財政部配合。
但這并不表示房地產稅呼之欲出。從列入立法規(guī)劃到形成草案,再到審議通過,或許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實際上,在為何征稅、何時征稅、向誰征稅、征收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幾大關鍵問題上,目前各界仍缺乏共識,這成為中國推行房地產稅的一大難點。
有觀點認為開征房地產稅旨在調控房價、調節(jié)收入分配,但不少分析人士對此并不認同。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朱為群對中新社記者指出,按照國際慣例,房地產稅應視為地方政府籌集資金的手段,但相關收入并非用于日常開支,而是旨在有針對性地滿足公共服務項目需求。
因經濟增速放緩,當前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明顯減速。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地方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同比增長4.9%,不及去年同期增幅的一半。河北、上海、遼寧等多個省區(qū)市財政收入增速顯著低于2014年同期。
朱為群認為,要順利推進房地產稅,地方政府須構建良好機制,包括建立清晰的收支相連機制,使公共服務質量因政府財力增加而改善,讓民眾感受到實惠,打消其對“房地產稅純粹是增加負擔”的擔心,而相關收入去向也務必公開透明。
但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看來,根據現實情況,開征房地產稅能為地方政府增加的收入不一定多,為此要冒的風險卻不小。
他指出,充分保證信息公開透明并接受民眾監(jiān)督,這對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經受不住挑戰(zhàn),可能引發(fā)公共風險。
楊志勇指出,開征房地產稅從長遠來看是必然,“但現在不是房地產稅改革的良好時機”。
目前,中國樓市正持續(xù)復蘇。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截至2015年7月,中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huán)比已連續(xù)上漲3個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二手房市場也迎來強勁回暖。
不過在楊志勇看來,當前中國樓市“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出問題”,整個社會正處于穩(wěn)增長的“微妙時刻”,房地產稅及相關信息都有可能成為壓倒房地產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
“房地產稅是直接從民眾口袋里拿錢,大家一聽就覺得‘狼來了’,這有可能阻礙官方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努力。”朱為群說。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此前發(fā)布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在間接稅稅負仍然較重,房價中土地出讓金比例較高,房地產各種稅費還在收取的情況下,要直接向個人開征房地產稅必須謹慎。
此外,在征稅標準上,是按照房地產面積還是評估值征稅、是普遍征稅還是只對部分人、會否設立減免范圍等,也同樣有不同看法。
社科院上述報告認為,房地產稅改革的推進可考慮先從商業(yè)地產房產稅可征收方法的改進入手,即根據評估值征稅,以獲取征管技術經驗。
而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傾向于按照面積征收。他認為,房地產稅應該根據“有益于納稅人”的原則,設定人均豁免面積的下限和稅率的上限,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執(zhí)行。
圍繞房地產稅的種種討論,或將成為中國推進稅制改革和公共治理過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
如朱為群所言,公共對話和公開討論將成為官方提高公信力的重要契機,有利于政府和民眾構建良性互動關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