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警方調查,溫州樂清施先生的名字和手機號碼被人放上網絡,并冠以“中央巡視組組長”的名頭。“近一個多月的時間,我估算接到的電話有近萬個,幾乎幾分鐘就一個電話, 短信更是不計其數!痹诮邮苠X江晚報記者采訪時,施先生無奈地說。(9月11日《錢江晚報》)
坦率地講,稍具理性和常識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所謂“中央巡視組組長”名頭下的手機號碼是不靠譜的,一者組長作為負責人,手機號碼不可能公布;二者正規(guī)的舉報電話,一般不會使用手機。不過,即便就是這個不真實的號碼,還是讓公眾給打爆了,或許這比始作俑者的造謠更值得思考。
對虛假信息偏聽偏信,盲目非理性反倒更能反映出心里的急切,甚至到了病急亂投醫(yī)的地步,這個“被巡視組長”亦是如此。為何這么火爆?首先,想必是公眾對中央巡視組在近兩年反腐敗和“反四風”方面,起到顯著作用的肯定和期待。新一屆中央成立后組建的中央巡視組,每巡視一次,便有一批“老虎”被打、一群“蒼蠅”被拍,力度大、效果明顯,契合了群眾的強烈愿望,因而為群眾所稱道。同時,強大的公信與強烈愿望的混合發(fā)酵,在特定的情況下,便催生出一種“迷信”心理。
“迷信”中央巡視組從另一層面解讀,承載的其實是對當地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監(jiān)督、投訴、舉報的渴求。坦率來說,這其中很多的訴求并不在中央巡視組巡視職責范圍之內,同時,他們不可能也無法替代各級地方紀檢機關反腐及監(jiān)督的職能。大量的訴求堆積,拿巡視組當“救星”,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其一,監(jiān)督、舉報的渠道還不夠通暢。雖然各級紀檢機關開通了專門的舉報網站,設立了專門的舉報電話,但是社會知曉率低,不知道、查不到、不會用是不小的問題。譬如,個案的報道中警方提醒中紀委網站上可查到中央巡視組的有關信息,筆者嘗試了一下,結果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其二,基層紀檢機構的公信力有所欠缺。一個月近萬人撥打這個“被巡視組長”號碼,這中間有多少與“老虎”有關的?想必還是小問題占有大多數,這么多問題寄期望于“中央巡視組”,無非一是不信任地方,二是曾經反映過但地方沒有正確回應。
“被巡視組長”,號碼是假的訴求卻是真的。這首先是對中央巡視組工作的新期盼,如何在巡視中離百姓更近一點,信息公開、渠道透明很關鍵。其次,對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也是一次反思,如何破除利益掣肘,增強監(jiān)督與反腐敗的獨立性與權威性,暢通社會監(jiān)督舉報通道,健全紀檢監(jiān)察工作和反腐體制機制,守土有責,懲腐有為,確立社會公信,把更多的期盼滿足在基層。(湖北嘉魚 房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