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孔權(quán)利)離開家鄉(xiāng)七八年了,每當聽到鄉(xiāng)音就不由自主的想到家鄉(xiāng),想到一張張熟悉的親切面孔,想到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這時候,記憶的閘門總會轟然打開,家鄉(xiāng)的一切就像一部黑白電影一般播放在腦海。孝義灣也叫孝義鎮(zhèn),因其地貌特征像一塊盆地,而丹江河正好蜿蜒曲折的流經(jīng)這里,形成水路十八彎的景象,所以叫做孝義灣。“灣”在新華字典里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有水域的地方,二是村莊的另一種稱呼,我的家鄉(xiāng)孝義灣對于這兩個意思都符合了。孝義灣距離商洛市二十多公里,與丹鳳縣的棣花鎮(zhèn)接壤,因此上,家鄉(xiāng)的口音與丹鳳縣比較接近,家鄉(xiāng)人趕集時也經(jīng)常到棣花,兩地來往密切,除互通有無外,還結(jié)成不少的兒女親家。
丹江河自西向東把孝義灣分成兩部分,北邊叫河北里,人口比較稀少,但在十多年前這里卻是最繁華的地方,當時唯一的一條縣級公路通過這里,人們要走出大山就要從這里坐車,看病也是在這里,孝義灣最大的醫(yī)院——商洛療養(yǎng)院就坐落在這兒。后來,國家修建了312國道,孝義灣的中心地位相應(yīng)的從河北里轉(zhuǎn)移到河南邊,也就是張嘴頭村和王巷村一帶。連接河北里和河南邊的是一座鋼絲橋,鋼絲橋,顧名思義就是用粗鋼絲固定的一座吊橋,橋面用木板鋪就,走在上面顫顫巍巍的,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河里。橋下是清澈的河水,河水邊有十幾塊形狀各異的大青石,夏天的時候,經(jīng)常有一些姑娘、媳婦坐在石塊上洗衣服,邊洗邊聊著家常,說到高興處,銀鈴般的笑聲便從橋下傳到橋上,與嘩嘩的流水聲交織在一起,合成一首最美、最動聽的青春序曲。丹江河的兩岸種滿了柳樹和楊樹,當時種植的目的是為了護住河堤,防治水土流失,后來,楊樹、柳樹長高了,卻成為了孝義灣一道美麗的景觀。每到月上柳梢頭的時候,一些談戀愛的青年男女就在樹下約會,時間長了,人們便把這里叫做“青春岸”“岸”這個字我們孝義灣的土話叫“戀”,所以,我們也叫它“青春戀”。
張嘴頭村和王巷村離丹江河近,人們洗衣、洗澡比較方便,這里的女孩也長得最水靈。在王巷村的東南方有一面陡峭的山崖,叫代崖,代崖全是由堅硬的石塊構(gòu)成,在崖頂上長滿了冬青樹,其中一棵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崖壁上鑿有數(shù)十個幾十平米的小房子,據(jù)老人們說:這是解放前人們躲避土匪時鑿的。關(guān)于代崖流傳最廣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相傳古時候,一對夫婦對老人很不孝順,老人生病了不給治療不說,還準備把他用門板抬上扔到代崖下。這事被這對夫婦的兒子知道了,他就對父母說:‘你們把我爺扔下崖后,記著把門板抬回來,等到你們倆老了我好用來抬你們,然后也扔到代崖下。’這對夫婦聽到這話后,幡然悔悟,再也不敢提扔老人的事情了,而是很孝順的伺候著,因為,他們要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孝義灣的“孝義”兩個字就是從這里來的。代崖下原來有一間鑿刻出來的小廟,人們逢年過節(jié)時就來這里燒香,后來,老龍山的山腰處修了一座娘娘廟,這里的香火便漸漸的少了。娘娘廟也叫圣水庵,只有兩間房大小,磚木結(jié)構(gòu),廟里有一股山泉,甘甜凜冽,人們燒香時都喜歡舀上一瓶喝。
孝義灣有兩大山系,一是丹江河以北的北坡山系,二是丹江河以南的老龍山山系,山不高,都是土質(zhì)結(jié)構(gòu),上面除種著莊稼外,還長滿了數(shù)不清的柿子樹。孝義灣地勢低洼,雨水充沛,特別適合柿子樹的生長,這里產(chǎn)的柿子個頭大、水分多,是加工柿餅的最好柿種。這里有一首歌謠流傳很廣,它完整的概括了柿子到柿餅的過程:“六月灰,七月蛋,八月上樹捏干面,九月夾,十月旋,十一月?lián)郊下D(zhuǎn)。”意思是說農(nóng)歷六月的柿子是灰色的,不能吃,七月的時候樹上有紅紅的蛋柿,八月上到樹上吃干面蛋柿,九月用夾竿夾柿子,十月用柿餅車子旋柿子,十一月的時候就可以擔到集市上銷售了。孝義灣的柿餅產(chǎn)業(yè)發(fā)展很快,以前都是家庭單個加工,后來順著價格的節(jié)節(jié)攀升,柿餅逐漸走上規(guī);墓S生產(chǎn)之路,還成立了柿餅協(xié)會。孝義灣人不僅加工柿餅,還釀造柿子醋,每年冬天,勤快的人家都要把醋甕洗得干干凈凈,接著把一筐筐黃橙橙的柿子用棒槌敲成四瓣,放進醋甕里,再放一些麥糠,倒進適量的井水,攪拌均勻后,密封儲藏。過一段時間后,如果遇到下雪了,就放進一些干凈的雪接著攪拌,如果沒有雪就倒適量的井水,最后,再次密封儲藏。到了來年的春天,把甕里的柿子水通過層層過濾后就是酸而不烈的柿子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