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17日在浙江舟山表示,目前中國非遺申報中存在著“狗熊掰玉米”的現(xiàn)象,一些申報者過分看重項目名錄的級別,在不遺余力不斷“升級”的同時,保護與傳承工作卻打了折扣。
“在非遺保護的實踐中,很多申報人信守了諾言,但也存在著‘背信棄義’的現(xiàn)象!眲⒖⒃诘谌龑弥袊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舟山論壇上指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契約意識的淡薄,存在著對‘虛榮’及其可能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的過分追求。”
因此,遵循非遺保護的契約精神、強化非遺技藝的公產(chǎn)意識十分必要。劉魁立說,一旦進入非遺保護名錄,那就意味著申報人與履行文化保護職責的行政部門達成了該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的契約,雙方都有遵循相應許諾的義務,雖然這是一種自愿承諾,但也是一張“軍令狀”。
劉魁立表示,非遺保護中契約精神的遵循,不僅包括項目申報單位、組織及個人,同時也涉及文化保護的行政執(zhí)行部門,因為該契約的執(zhí)行情況需要有關(guān)部門定期地進行檢查。“我們需要通過上下合力、共建互動的方式,使我們的非遺保護落到實處!(記者劉明洋 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