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城區(qū)西長安街街道義達里社區(qū)的胡同巷子里,“一墻之隔”的是火箭軍96946部隊42分隊的一處駐點,也是武鑫鋆在軍隊與社區(qū)中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
在墻的這邊,是滿載歷史厚重感的居民院落,鑲嵌著“義達里”匾額的拱形門樓是“里”與外聯系的唯一通道,在這個世界里,武鑫鋆是社區(qū)的居委會主任。
在墻的另一邊,是紀律嚴明的部隊,在這個世界里,武鑫鋆是火箭軍中一通信臺站的負責人。
1984年元月,武鑫鋆所在連黨支部與義達里社區(qū)居委會確立了共建關系,墻兩側的人們“通了氣兒”——連續(xù)38年來,連黨支部經常派戰(zhàn)士參與社區(qū)建設,協助居委會開展環(huán)境整治、便民服務、治安巡邏等工作。
2017年11月25日,28歲的武鑫鋆從戰(zhàn)友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第20任“穿軍裝的居委會主任”。日復一日,他終于敲開了社區(qū)居民的心扉,但也開始害怕不知何時會來的別離!败婈犑俏业牡诙枢l(xiāng),義達里也是!闭劶拔磥恚f,不論是繼續(xù)留在部隊,還是退伍或者轉業(yè),他都會牽掛著這里的爺爺奶奶。
街坊們親切地稱他們“軍裝主任”
成為一名合格的“穿軍裝的居委會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時候,武鑫鋆每逢去到姥姥家,最喜歡仰起頭來端看舅舅一身軍裝的照片,聽姥姥一遍遍講起舅舅當兵的故事,不知不覺間拼湊起了小外孫立志當兵的夢想。
2007年,18歲的武鑫鋆被分配到火箭軍的一支軍隊里。時值“穿軍裝的居委會主任”傳承至第17任,聽當時在任的宋班長提到“戰(zhàn)士可以在完成部隊里的工作后去到社區(qū)幫助居民”,武鑫鋆感覺新鮮。那天恰巧義達里有一戶居民家中因為修繕屋頂需要找人幫忙搬走家具,武鑫鋆便自告奮勇跟著去了。
進到社區(qū),路過的居民對他們笑臉相迎,揮手道一句“來啦”;他們在幫居民搬家具時也沒有多余的客套,閑聊與歡笑中就把活兒干完了;臨回部隊前,宋班長還帶他去到一位奶奶家中,奶奶親熱地拉起“小宋”的手,跟他話起家常。這種溫情的場面,令武鑫鋆很是羨慕。慢慢地,他也成為了義達里的常客。
在義達里社區(qū)的胡同巷子里,出現幾個穿著軍裝的身影早已不是新奇事,街坊們親切地稱這是“軍裝主任”進社區(qū)。現如今,“穿軍裝的居委會主任”已是義達里社區(qū)特有的傳統(tǒng)。
2017年底,武鑫鋆經過一系列程序后,成為第20任“穿軍裝的居委會主任”。能否接任的考核標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做一個好兵,把軍隊的工作完成到位;二是了解社區(qū)和社區(qū)工作,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這些對于武鑫鋆來說都不是難事。
難的是真正全面接手社區(qū)的工作后,面對一件件具體的問題,他剛開始是一頭霧水,“社區(qū)工作看上去簡單,實際上是復雜多樣。”
就連一個小小的車位問題,他剛碰上時也會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怎么跟居民商量,也不知道找誰來協調。后來,凡是在社區(qū)碰到棘手的事情,暫時無法得到處理,他會把它們記下來,回到軍營后拉著指導員和戰(zhàn)友集思廣益,商量解決的對策。吃飯或者休息的片刻,戰(zhàn)士們圍坐在一起,聽武鑫鋆講起社區(qū)里發(fā)生的事情,似乎成了茶余飯后的一道必備課題。
設計“連心卡”方便居民聯系
通過入戶走訪、采集信息、排查隱患、協調矛盾等一系列工作,武鑫鋆慢慢與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居民徹底熟絡起來,也漸漸掌握了胡同里的脾氣、秉性,懂得了如何調整語氣和表達方式與居民溝通。
因為注意到前幾任“軍裝主任”在給居民留下聯系方式時多是寫在一張紙上,紙片很容易揉爛或丟失,他捕捉到居民實際需要后,設計出一張“連心卡”,正面有他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反面寫著他可以為居民做的事情,包括掛號取藥、上門理發(fā)、修理家電等,然后一家一戶發(fā)放,方便居民有事時能聯系到他。
對于理發(fā)和修理家電,他并不是一來到社區(qū)就懂這些的。軍隊里面有理發(fā)的師傅,他隔三差五就跑去學手藝,利用一些業(yè)余時間慢慢掌握了這些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技能。為了能解答好居民提出的各種家電問題,他鉆進大大小小的五金店和手機電腦維修店,不厭其煩地向店里師傅討教!皢柕亩嗔,會的也就多了!
除了在居民有需要時上門幫忙外,他還會定期前往社區(qū),進行環(huán)境整治,文明創(chuàng)建。比如,春季進行老化線路整治更換,夏季修剪即將接觸高壓電線的藤曼,秋季及時清除干樹葉消除火災隱患,冬季及時清掃積雪。
當武鑫鋆看著社區(qū)的居住環(huán)境越來越好,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時,他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漸漸地,在信賴建立之后,居民也越來越需要他。工作中他細致入微的觀察、無微不至的體貼,得到了居民的好評,社區(qū)工作人員經常說他是熱愛工作的“老黃!,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為更好地服務社區(qū)居民,他還主動申請加入社區(qū)“睦鄰之家”組織,與社區(qū)6名志愿者一起組成志愿服務隊,幫助居民修理門鎖,看管家門鑰匙,解決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問題。
照顧好孤寡老人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當武鑫鋆進到胡同里,鄰里街坊碰到他總會熱情地跟他打聲招呼,爺爺奶奶會喚他“小武”,“隔一陣子沒見到小武,我們就會很想他!币晃焕先诉@樣說道。如果有一段時間沒去社區(qū),武鑫鋆也會感覺到慌,尤其是當他休假回老家的時候,他會特別牽掛社區(qū)里的這些老人。
第19任“軍裝主任”孫華樂曾囑托武鑫鋆,“要好好照顧社區(qū)里的孤寡老人!蔽漩武]一直把這句話放在心上!袄淆g人口占比大,孤寡老人大概有七八戶,他們都是我重點幫扶的對象!
7月25日下午,剛忙完軍隊里的一摞工作,武鑫鋆看了一眼手表,時間剛過6點,來不及喘口氣,他便提起自己的工具箱一頭扎進社區(qū)里,“昨天答應過張爺爺去他家探望,不能食言!
雖至盛夏,但黃昏時刻的陽光褪去了幾分炙熱,穿過樹葉間隙,柔和地灑在胡同里的青石板路上。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靜靜地坐在房檐下,張望著胡同口的人來車往。
當汗涔涔的武鑫鋆匆匆闖進老人的視線時,老人麻利地站起身,迎上去。老人邀請武鑫鋆進屋聊,一邊聊一邊看著他幫自己更換床單被罩,過程中還忍不住夸贊幾番。
武鑫鋆與張爺爺的故事是從幫忙取藥開始的,張爺爺在精神方面患有疾病,近些年一直靠藥物控制,三天兩頭需要拜托武鑫鋆幫忙取藥。武鑫鋆記得,張爺爺現在最常吃的有兩種藥,分別在兩家醫(yī)院才能取到,一種是半個月取一次,一種是一個月取一次,必須按時吃。接觸多了,了解多了,他對張爺爺的關照也自然更多了。
“之所以會對社區(qū)的爺爺奶奶如此上心,多半也是因為想起了我自己的爺爺奶奶!蔽漩武]坦言,沒能陪伴他們的晚年,一直是他心里的遺憾,因此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愿意過來跟社區(qū)的爺爺奶奶們喝茶、嘮嗑。
為此他還特意為老人們的電話設置了“一鍵呼”,在按鈕旁邊貼上寫有“小武”的標簽,老人只要按一下就可以打給他。
這個“一鍵呼”不止一次派上過用場。四五年前一個冬日的凌晨,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將他從睡夢中拖拽起來,電話接通后,那端先是傳來一陣呻吟,然后斷斷續(xù)續(xù)地吐出幾個字,“小武,我摔倒了,你能不能過來一下!币驗槠綍r常去探望,他甚至知道老人的身份證、醫(yī)?ǚ旁谀膫抽屜里,當趕到老人家中時發(fā)現老人意識逐漸模糊,他翻找出老人的證件后立馬將人送去最近的醫(yī)院,直到確定老人并無大礙后,他捏緊的拳頭才稍稍放松開來。
后來,他擔心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用,開始有意識地帶動其他戰(zhàn)士一起利用空余時間解決民之所需。武鑫鋆說,他喜歡完成每一件事情后收獲的那種成就感,所以他從未感覺到累。他深知“樹有根,水有源,百姓是靠山”的道理,也把這句話奉為自己工作的準則。
對武鑫鋆而言,義達里社區(qū),是他的第二個工作崗位,“退伍后,這里也會和軍隊一樣,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他說,“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了,我希望能有更好的戰(zhàn)友接替我,繼續(xù)守護著我們前20任‘軍裝主任’點滴積累的魚水深情。”
新京報記者 薄其雨 孫霖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