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早年去世,兩個孩子也先后意外離世,自己又患有食道癌,面對這樣的困境,丹鳳縣八旬老人魏新民笑對苦難,晚年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
再過一段時間,魏新民的長篇小說《追情尋夢》將出版發(fā)行。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部小說寫的是基層人物的追求夢想的過程,也是首部寫商朝題材的小說。“如果身體允許,我還將完成小說的中、下集,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三部曲’。”
75歲時自學電腦 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在丹鳳縣龍駒寨街道辦事處東河社區(qū)周東組,提起魏新民,村民都說他喜歡文學。3月15日,華商報記者來到魏新民家,三間快要倒塌的土坯房就是他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地方,屋內(nèi)環(huán)境極其簡陋,小房間內(nèi)支著一張床,窗前放著一臺電腦,電腦旁放著許多書籍。
雖然已經(jīng)80歲了,但魏新民精神矍鑠,思維縝密。
魏新民說,自己育有3個女兒、2個兒子,老伴在早年去世,大女兒和大兒子也先后意外離世。另外兩個女兒已經(jīng)嫁人,小兒子在縣城生活,如今,他一個人居住,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也自在。
魏新民年輕時當過兵,也當過語文老師、通訊干事和土郎中,還曾下海打工。“我從小喜歡文學,曾在雜志上發(fā)表時小說、文學評論等。”魏新民說,年輕時疲于奔命,根本顧不上創(chuàng)作,閑下來后才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2011年,魏新民自學電腦開始創(chuàng)作,用3年時間完成了小說《追情尋夢》上集,目前只是完成了上集。據(jù)其介紹,《追情尋夢》共分為上、中、下三集,“如果把上集稱之為鑄夢,那么,為夢想而戰(zhàn)的中集就稱之為尋夢,直到改革開放輝煌時代的下集就是圓夢,統(tǒng)稱尋夢三部曲。”
將書稿打印出來 讓不同階層的人提意見
“人生的酸甜苦辣我都體會過,這是我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魏新民說,為了將小說寫好,他經(jīng)常創(chuàng)作到深夜。為了讓小說更接地氣,他會將寫出來的初稿,讓身邊小商小販、退休工人和村民等人群先看提出意見。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大家都在追求夢想。”魏新民說,他的小說中人物形象包括船夫、尼姑、小混混等,他們來自基層,有原型但又不全是原型,他們身上也有自己的影子。“小說貫穿了情和夢,對于情我主張真情實愛,直白樸實,愛就是愛,恨就是恨,敢愛敢恨,這也是我將此書起名為《追情尋夢》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說中寫商國,讓人知道商國是怎么來的,商山是怎么回事,商洛是怎么來的。”
創(chuàng)作過程中,魏新民就感覺身體不舒服,但沒往心里去。去年5月病情加重,被確診為食道癌晚期。
省吃儉用籌資3萬元 新書即將出版
2014年小說初稿完成后,魏新民便著手出版事宜。《追情尋夢》上集共計劃印5000冊,花費3萬元,這些錢都是魏新民平時積攢的養(yǎng)老金、退伍補助金等。但對于搞文學創(chuàng)作,家人并不支持:費神不說,還得花錢出版。但魏新民說,只有書能出版,他就有一種存在感、成就感。
鄰居趙啟厚說,魏新民自學電腦,能寫出東西很不錯,而且在患病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讓他很感動。魏新民的同學和戰(zhàn)友馮江順說,他從頭至尾讀了《追情尋夢》,小說中對商文化的傳承,商文化在陜西商洛的形成,做了詳細說明,書中所寫的都是小人物的夢想,是一部很好的小說。
當然,有人評論寫得好,也有人評論寫得不好。對于這一點,魏新民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不會在乎人家怎么評,只要對得起自己的初衷就行。
丹鳳縣委宣傳部文明辦副主任賈建霞讀完《追情尋夢》后說,首先為魏新民創(chuàng)作的過程表示感動和贊許。她認為,小說既具有神秘的傳奇色彩,又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染力。作品具有豐沛的文學性、鑒賞性,既是文學作品,也是難得的教科書,是一面鏡子。
>>對話魏新民
華商報:這部書主要寫了什么?
魏新民:《追情尋夢》主要寫的是最基層人民群眾的訴求和夢想,盡管他們的地位低下,但是他們并不缺乏精彩的生活,他們是非常智慧的,他們的愛恨情仇很感染人。我本身在底層,他們的情況我非常清楚,所以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華商報: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魏新民:最難寫的就是自己不懂的地方,有些東西要查資料,特別是涉及歷史背景的,必須查閱大量的資料,也會在經(jīng)濟上遇到困難。
華商報:《追情尋夢》何時能全部完成?
魏新民:中集已進展到了五六集,只要我活著,就繼續(xù)堅持創(chuàng)作,把中下集完成,這也是我的理想。華商報:你最大的夢想是什么?魏新民:我給醫(yī)生說,給我半年時間,讓我的書出版,這就是我最大的夢想。 華商報記者 陳永輝 文/圖